蔡明學/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Banerjee與Duflo(2011)研究指出,當一疊蚊帳、一支疫苗可以翻轉貧窮者的人生時,現在正在看本文的您,或許可以藉由一塊平板為自己或是您的孩子翻轉學習與人生喔!根據PISA 2022的資料顯示,有平板進行學習的孩子,不論在不同的社會階層中,數學成績都領先未擁有平板的孩子(蔡明學,2024),臺灣近年來推動「生生用平板」即是在促進學生數位學習的能力,翻轉教育。但這過程中,最重要的推手正是學校校長。校長透過數位學習領導,讓學生學習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與需求進行調整,藉以提升學生學習效能。但校長的數位領導該進行哪些方向?藉由教育部中小學校長數位學習領導告訴您。
臺灣在2021年開始推動數位精進計畫,其目的在於協助教師進行數位教學,帶動學生數位學習。特別又在2024年發行中小學校長數位學習領導指引(教育部,2024),希望藉由校長的領導,成為支持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重要力量。
數位學習領導(Digital learning leadership)的目的是推動學校數位轉型,確保數位學習的成功,促進學生個人化學習。透過制定數位學習方針,整合家長、社區和產業的意見及資源,建立回饋機制,支持教師專業發展。最後,校長能帶領教師進行數位學習評估,確保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路徑。
在討論校長數位領導執行策略之前,我們先來談談為什麼要進行數位學習。我們從PISA 2022的數據資料中可以發現,使用平板進行數位學習的學生,不論在哪種社經地位,數學的學習表現都優於未使用者。其中特別在於低社經地位的學生,更是有顯著效果(蔡明學,2024)。由此可知,數位載具的使用對於學生學習成就表現有其影響效果。
圖1
PISA 2022平板使用、社經地位與學習成就表現分析
資料來源:蔡明學(2024)。
基於數據研究證實,推動數位學習有機會提升學生學習成就,所以在具體操作上,首先,校長需要成為學校運作的核心,整合來自教師、學生、家長、社區和產業人士的意見及資源,甚至與媒體建立公共關係。這種多元參與不僅有助於凝聚各界對於教育發展的共識,更能確保數位學習策略的制定能夠反映各方需求。校長可建立回饋意見的溝通機制,確保所有相關人員理解數位轉型的必要性及其潛在益處,並透過培訓、研討會和案例分享,提升教職員和家長的數位素養,使其積極參與轉型歷程。為了達成上述內容,校長數位學習領導的發展規劃圖像可以思考以下幾個部分:
一、建立數位學習環境
建置前瞻的數位學習環境和安全管理是校長數位學習領導的目標,學校搭配教師教學所需之頻寬、數位學習載具和數位學習平臺等,並落實個資保護政策和網路安全機制,確保數位學習環境的健康與安全。
二、鼓勵教師專業發展
校長與教師專業發展是數位轉型的主力,校長能擬定相應的教師數位專業培訓計畫,自身投入系統化的數位教學培訓和專業發展,建立數位學習社群,鼓勵教師分享數位學習經驗和見解,提升教學成效並促進專業成長。
三、促進家校學習合作
家長的參與及支持是促進學生數位學習成功的關鍵,校長可辦理數位學習活動並邀請家長參與,以了解家長操作數位工具或使用數位學習平臺的能力、問題及需求,蒐集和聆聽家長的意見,並向家長說明數位教學趨勢及方法,鼓勵家長分享數位學習陪伴的經驗與成果,促進家長間的相互交流與成長。必要時能協助家庭創造可學習的數位環境,促進還在可以在家學習,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
四、構思學生獎勵機制
數位學習是應用數位工具來幫助學生學習,希望提升學習動機及成效。除建置數位校園、教師專業發展與家長參與的思考下,更應鼓勵孩子能使用數位載具與平臺協助學生進行個人化學習。不只讓學生「能用」,更希望「會用」與「愛用」。透過數位學習平臺診斷與回饋機制,讓每位學生都能在數位化教育環境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路徑。
圖2
校長數位學習領導的發展規劃圖像
資料來源:教育部(2024)。
參考文獻
教育部(2024)。教育部中小學校長數位學習領導指引。國家教育研究院。
蔡明學(2024,11月)。數位世代中小學校長學習領導趨勢與前瞻。2024東亞地區校長學學術研討會。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Banerjee, A. V., & Duflo, E. (2011). Poor economics: A radical rethinking of the way to fight global poverty. Public Affai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