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Pulse of Education

:::
首頁 > 專欄 > 教育交流道 > 關於108課綱,我們在課堂上的實踐
第20期 2025-05 教育交流道

關於108課綱,我們在課堂上的實踐

關於108課綱,我們在課堂上的實踐
作    者:

張素惠新北市立漳和國民中學主任

摘要

  本文探討了漳和國中在108課綱實施過程中的實踐經驗。首先,教師們對108課綱的實施感到擔憂,尤其是在如何開發校訂課程方面。漳和國中藉由參與國教院專案計畫,提早成立課程社群,逐步發展出符合學校特色與需求的彈性課程。尤其在自主學習方面,學校設計了為期三年的課程,旨在提升學生的學習策略與專題探究能力,並將自主學習的策略應用在學科上。此外,學校也結合當地資源,發展如「文史踏查話枋寮」等校訂課程,讓學生透過實地走讀了解在地歷史,並將課本內容與社區歷史相結合。最終,透過這些實踐,學生不僅能夠提升歷史知識,還能培養提問、批判思維及生活應用能力。

一、從基層教師的擔心中實踐

  話說108課綱實施的那一年,著實讓基層教師擔心不已,記憶猶新的是校訂課程和部定課程的差別,校訂課程有幾節課?要怎麼產出這些課程?就在大家的疑慮和擔心中,漳和國中因為參加國教院專案計畫,在107學年度,成立校訂課程社群,社群夥伴從社區走讀中,運用在地文化資源,編寫了「文史踏查話枋寮」;更從學生的特質著手,了解漳和的孩子需要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從基地班的實驗,請社群夥伴運用各種學習策略,最後完成七、八年級彈性課程「自主學習在漳和」學習策略篇和專題探究篇。一路上,我們感受到108課綱可以因應學校的需求發展校本課程,漳和國中也呼應108課綱:結合在地特色、學生特質和學校需求,發展出漳和國中的校訂課程。發展校訂的彈性課程(如圖1)。

 

圖1
作者繪製108課綱漳和國中彈性課程編寫元素

 

二、漳和國中彈性課程簡介

(一)自主學習在漳和

  漳和國中就在國教院專案計畫的陪伴下,編寫了為期2年的「自主學習在漳和」的彈性課程(如圖2)。七年級學習策略篇從學生入學了解圖書館,並教導學生使用漳和圖書館和國家圖書館的館藏資料;並利用番茄鐘實例和領域課程內容教孩子相關閱讀理解策略及筆記術;最後銜接八年級課程教小孩做Google問卷和簡報製作。

  八年級是一學年的專題探究課程,透過訂定研究主題,為什麼要做這個題目?研究目的、研究動機、尋找相關文獻資料,使用的研究方法以及資料收集閱讀、分析、統整、統計等,最後產出小論文和專題簡報。

 

圖2
作者繪製「自主學習在漳和」彈性課程內容

 

(二)文史踏查話枋寮

  因應108課綱增加了歷史考察內容,加上課綱精神課程安排與生活情境結合,因此在與社群夥伴溝通後,決定發展以在地特色資源,透過社群老師邀請在地耆老,實地走讀社區,了解可編寫的課程內容以及可供學生訪談的商家或廟宇,繪製枋寮老街踏查地圖(如圖3)。

 

圖3

作者繪製「文史踏查話枋寮」課程踏查圖

 

  透過走讀社區,學生訪問商家或廟宇,讓學生在七上的宗教信仰和械鬥民變單元時,可以更理解族群間的械鬥以及原鄉的信仰。

  期待透過學校教師社群的共備、共編彈性課程,透過學生的走讀社區和訪問商家、耆老時,能夠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統整能力等未來適應社會能帶著走的能力。

三、在學科中融入自主學習的策略─以歷史科為例

(一)八年級歷史:家族與婦女角色的轉變

  在實踐彈性課程的路上,也利用了學科的學習,培養學生有效的自主學習策略。以歷史科為例:八年級的「家族與婦女角色的轉變」,教師融入SDGs性別平等元素,讓師生共同探究與描繪婦女角色在中國歷史上的轉變歷程(如圖4),學生透過中國歷史上著名女性在當朝的故事,思辨歷史事實與傳說的差異。

 

圖4
中國婦女角色的轉變歷程(圖為陳亭安繪製)

 

(二)九年級歷史: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戰間期課程

  九年級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戰間期課程,教師透過自主學習KWLH學習單讓學生找出課本內容的關鍵字,透過預習了解課本內容重點,完成KWLH學習單,上課前老師批改學生預習作業,統整學生的已知、想知和新知,並依學生的需要,在課堂上作補充、銜接與整合,協助學生對該單元的歷史做全面的理解(如圖5)。

 

圖5
KWLH預習學習單(圖為陳亭安繪製)

 

四、結論

  108課綱,讓老師思考如何活用教學策略幫助學生的學習與提問,並透過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教學設計,引導學生有效的學習。

(一)學生回饋

  在協助我們對歷史課的理解部分,老師教我們從課本關鍵字連結,幫我們了解歷史的脈絡,在畫桌遊卡時,幫助我學會提問。尤其從校訂課本提到:「咸豐9年(1859年)發生漳泉大械鬥,枋寮、瓦窯被毀,所以這個地區就出現『有應公廟』(今中和區廣福路71巷)」(如圖6),我們就直接去社區實查,透過走讀社區,聽著老師說很多年前這條街發生的史事,回到學校後我們畫出心中想像的漳泉械鬥,這樣的學習(桌遊卡),讓我覺得有趣又能記憶(如圖7)。

 

圖6
作者拍攝有應公廟圖

 

圖7
漳泉械鬥桌遊卡(圖為陳亭安繪製)

 

(二)家長回饋

  家長說:「在漳和國中,學校因應學生的需要讓學生走讀社區了解在地文化、還有自主學習課程培養統整、口說能力,課堂上又有KWLQ的自主學習和提問策略,就是培養小孩『一輩子都可以受用的錦囊工具』」。

  108課綱,透過我們的課堂實踐,展現了基層教師對教育的理想,以及對學生的期待。回首過去,感謝國教院專案計畫團隊的陪伴,逐一化解我們的擔心,協助我們編寫、出版學校的校訂課程,期待未來我們仍能對教學保有年輕時的初衷,以孩子為主體的教學熱忱。

 

參考文獻

張素惠(2019)。107年度國中組優選教案_走讀中和「話」枋寮。臺灣學研究中心。https://wwwacc.ntl.edu.tw/ct.asp?xItem=67796&ctNode=2294&mp=5

張素惠(2022)。探究歷史知名女性-平反女子無才便是德。真善美教學資源分享網。https://goodlife-edu.com/探究歷史知名女性平反女子無才便是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