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Pulse of Education

:::
首頁 > 期別 > 文章搜尋

文章搜尋

十二年國教課綱在「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的願景引領下,結合「自發、互動、共好」的基本理念,以「連貫統整」、「素養導向」、「多元適性」、「彈性活力」及「整合配套」作為課綱發展的方向。而依此原則所產出的總綱、領域/科目、專業群科課綱及各類課綱,與2020年OECD所公布的課程修訂原則相符合,顯見十二年國教課綱具有前瞻性與未來性。2023年下半年,國教院盤整院內外研究、國際評比、教育部相關調查資料、各界調查(包含媒體、教師團體、學生團體等),輿情分析以及外界來函,建議可在現有的基礎上,以鞏固、精進、前瞻三個面向推動未來的課程發展研究。

國教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針對從國小至高中職實施自主學習調查,包含1,262份問卷與71場深度訪談,調查結果顯示72.2%的學校已部分實施自主學習。調查資料以5個面向分析,在時間安排方面,多數學校安排1至2節課的自主學習時間。在人力資源方面,新進教師參與教學比例較高,在少子化關係下,學校的空間安排相對充裕,但回應教師增能需求則顯示出不足。學校實施困境有面臨學生動機不足、教師專業能力支持不足、資源缺乏等問題。因此針對上述問題,學校對教育政策建議,包括能建立學習資源支持系統、提升教師教學能力以及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等面向。

108課綱強調以核心素養為導向,旨在培養學生跨領域學習能力、解決問題技能及適應未來挑戰的能力。桃子腳國中小作為課綱實踐基地,聚焦於雙語教育和自主學習,運用「內容與語言整合學習」(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CLIL)模式,將語言學習與學科知識相結合,結合地方特色課程和國際交流活動,促進學生語言應用能力與跨文化素養的提升。自主學習方面,則運用數位科技與情境化教學設計,讓學生能在真實情境中主動探索,提升學習責任感與批判性思維。本研究透過桃子腳國中小的實踐案例,剖析教育創新模式的挑戰與成效,提出未來發展建議,期望為素養導向教育提供具體啟發。

本文探討了漳和國中在108課綱實施過程中的實踐經驗。首先,教師們對108課綱的實施感到擔憂,尤其是在如何開發校訂課程方面。漳和國中藉由參與國教院專案計畫,提早成立課程社群,逐步發展出符合學校特色與需求的彈性課程。尤其在自主學習方面,學校設計了為期三年的課程,旨在提升學生的學習策略與專題探究能力,並將自主學習的策略應用在學科上。此外,學校也結合當地資源,發展如「文史踏查話枋寮」等校訂課程,讓學生透過實地走讀了解在地歷史,並將課本內容與社區歷史相結合。最終,透過這些實踐,學生不僅能夠提升歷史知識,還能培養提問、批判思維及生活應用能力。

國際評比是什麼?要比什麼?它跟我國的課綱和教育政策有什麼關係?近三年適逢我國參與之國際評比調查陸續公布調查結果,除了關心我國學生在各項調查的表現外,國際評比調查亦反映我國學生在當代課綱與教育政策中的表現。本文將從我國學生在各項國際評比調查之結果來認識各項國際評比以及課綱與教育政策和學生表現之關係。

隨著數位科技與人工智慧(AI)迅速發展,AI數位的使用已逐漸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也促使教師們在教育現場的教學方式必須不斷創新與精進,不斷進化,本篇由本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洪詠善研究員(本指引3.0版之計畫主持人/總編輯)撰寫之指引推薦,將帶您進一步了解教育部於113年8月22日公布的「中小學數位教學指引3.0」,期待共創更美好的教育發展。

為因應數位時代學習環境變遷與學生心理健康挑戰,教育部頒佈「社會情緒學習中長程計畫」,於此計畫下,國家教育研究院成立「社會情緒學習研究室」,並於今(2025)年3月27日正式揭牌,期盼未來透過統整國內外實踐經驗、研發課程與指引、長期追蹤調查與培訓學校領導人與種子教師等任務面向,營造幸福學校,實踐健康台灣願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