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Pulse of Education

:::
首頁 > 期別 > 第20期:與時俱進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綱

第20期:與時俱進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綱

與時俱進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綱
114年 05月
教育脈動電子期刊 第20期
第20期:

與時俱進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綱

  復刊首期,我們來談談「與時俱進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綱」,從108課綱的實施,到自主學習、雙語教育的探索,甚至國際評比的視角,本期內容帶您了解課綱如何影響教學現場,並影響每個孩子的學習旅程。讓我們一起來掌握最新的教育趨勢!

主編的話

薛曉華 國立清華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副教授

  在教育改革與社會劇烈變遷的交織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簡稱108課綱)自2019年全面上路,至今已歷經數年淬鍊與實踐。其核心理念—「適性揚才、終身學習」—不僅回應時代的需求,更展現出培育全人、面向未來的教育願景。正如巴西教育家Paulo Freire所言:「教育本身並不能改變世界,但教育能改變人,而人能改變世界。」108課綱正是一場深刻的教育革新,重新思考「為何而教、教什麼、怎麼教」,以培養具備核心素養的學習者,面對未來社會的多元挑戰,展現出自主學習與責任實踐的力量。
  本期特別以「與時俱進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綱」為主題,邀請來自教學現場與教育研究的專業工作者,共同分享課綱實施以來的實務經驗、挑戰與前瞻視野。期盼透過多元觀點的激盪,激發教育現場的創新活力,並為未來教育的發展注入更多可能性。
  首先,在「教育解碼」專欄,由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楊秀菁主任撰寫〈十二年國教課綱的現在與未來:適性揚才、彈性活力與學生基本學力鞏固的平衡挑戰〉,探討108課綱的發展現況及未來可能面臨的挑戰,文章除分析探討如何在彈性發展與學生基本學力培養之間取得平衡,同時提出未來課程發展研究的建議。
  「教育交流道」專欄中則收錄3篇關於108課綱實施的實務經驗分享。第一篇張堯卿老師所撰〈自主學習效益:學校自主學習實施狀況調查〉,透過實地調查分析自主學習的推動現況與成效,並探討教師與學生在自主學習歷程中的挑戰與收穫。第二篇〈108課綱實踐:桃子腳國中小的雙語教育與自主學習探索〉,郭昱晨校長則以個案學校為例,介紹該校在雙語教育與自主學習推動上的實踐成果相關內容可供其他學校參考。第三篇〈關於108課綱,我們在課堂上的實踐〉,則由張素惠主任分享現場教師在課堂教學的轉變與適應,並反思108課綱帶來的挑戰與契機。
  在「寰宇教育視窗」專欄裡,本期特別收錄國際大型教育評比調查專案辦公室的研究文章〈從臺灣學生的國際評比表現看108課綱〉,國家教育研究院教科書研究中心李映璇助理研究員透過國際評比數據,檢視臺灣學生在108課綱實施後的學習成效,並與其他國家進行比較,以提供教育政策與教學現場更具參考價值的方向。
  「教育新訊」專欄則推薦教育部最新發布的《中小學數位教學指引3.0》,由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洪詠善研究員介紹該指引的重點內容與應用方式,期望能協助學校與教師在數位教學領域的發展與應用。此外,本期特別介紹國家教育研究院新設立的「社會情緒學習研究室」,研究室於114年3月27日正式揭牌,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林哲立副研究員表示該研究室具有統整、研發、追蹤調查與培訓等任務面向,展現教育界關注社會情緒學習的重要性。
  綜觀本期內容,108課綱在教育現場逐漸展現其深遠影響,無論是在課程設計、教學方法,抑或學生的學習樣態上,都描繪出與以往截然不同的新風景。期盼本期的專文與案例分享,能為每一位關心教育的夥伴,帶來實質的參考與啟發。我們也真摯期待,《教育脈動電子期刊》能繼續成為凝聚理念、激盪創新的平臺,與大家一同擁抱教育的多元與可能。五月出刊,恰如暮春時節的花開綠盛,在溫柔光影中綻放希望。我們願與所有教育的耕耘者,共迎這場屬於教育的春天,讓理想在教室裡生根,在孩子心中發芽。

第20期

教育解碼
十二年國教課綱的現在與未來:適性揚才、彈性活力與學生基本學力鞏固的平衡挑戰
十二年國教課綱的現在與未來:適性揚才、彈性活力與學生基本學力鞏固的平衡挑戰

十二年國教課綱在「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的願景引領下,結合「自發、互動、共好」的基本理念,以「連貫統整」、「素養導向」、「多元適性」、「彈性活力」及「整合配套」作為課綱發展的方向。而依此原則所產出的總綱、領域/科目、專業群科課綱及各類課綱,與2020年OECD所公布的課程修訂原則相符合,顯見十二年國教課綱具有前瞻性與未來性。2023年下半年,國教院盤整院內外研究、國際評比、教育部相關調查資料、各界調查(包含媒體、教師團體、學生團體等),輿情分析以及外界來函,建議可在現有的基礎上,以鞏固、精進、前瞻三個面向推動未來的課程發展研究。

教育交流道
自主學習效益:學校自主學習實施狀況調查
自主學習效益:學校自主學習實施狀況調查

國教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針對從國小至高中職實施自主學習調查,包含1,262份問卷與71場深度訪談,調查結果顯示72.2%的學校已部分實施自主學習。調查資料以5個面向分析,在時間安排方面,多數學校安排1至2節課的自主學習時間。在人力資源方面,新進教師參與教學比例較高,在少子化關係下,學校的空間安排相對充裕,但回應教師增能需求則顯示出不足。學校實施困境有面臨學生動機不足、教師專業能力支持不足、資源缺乏等問題。因此針對上述問題,學校對教育政策建議,包括能建立學習資源支持系統、提升教師教學能力以及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等面向。

108課綱實踐:桃子腳國中小的雙語教育與自主學習探索
108課綱實踐:桃子腳國中小的雙語教育與自主學習探索

108課綱強調以核心素養為導向,旨在培養學生跨領域學習能力、解決問題技能及適應未來挑戰的能力。桃子腳國中小作為課綱實踐基地,聚焦於雙語教育和自主學習,運用「內容與語言整合學習」(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CLIL)模式,將語言學習與學科知識相結合,結合地方特色課程和國際交流活動,促進學生語言應用能力與跨文化素養的提升。自主學習方面,則運用數位科技與情境化教學設計,讓學生能在真實情境中主動探索,提升學習責任感與批判性思維。本研究透過桃子腳國中小的實踐案例,剖析教育創新模式的挑戰與成效,提出未來發展建議,期望為素養導向教育提供具體啟發。

關於108課綱,我們在課堂上的實踐
關於108課綱,我們在課堂上的實踐

本文探討了漳和國中在108課綱實施過程中的實踐經驗。首先,教師們對108課綱的實施感到擔憂,尤其是在如何開發校訂課程方面。漳和國中藉由參與國教院專案計畫,提早成立課程社群,逐步發展出符合學校特色與需求的彈性課程。尤其在自主學習方面,學校設計了為期三年的課程,旨在提升學生的學習策略與專題探究能力,並將自主學習的策略應用在學科上。此外,學校也結合當地資源,發展如「文史踏查話枋寮」等校訂課程,讓學生透過實地走讀了解在地歷史,並將課本內容與社區歷史相結合。最終,透過這些實踐,學生不僅能夠提升歷史知識,還能培養提問、批判思維及生活應用能力。

教育新訊
推薦「教育部中小學數位教學指引3.0」
推薦「教育部中小學數位教學指引3.0」

隨著數位科技與人工智慧(AI)迅速發展,AI數位的使用已逐漸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也促使教師們在教育現場的教學方式必須不斷創新與精進,不斷進化,本篇由本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洪詠善研究員(本指引3.0版之計畫主持人/總編輯)撰寫之指引推薦,將帶您進一步了解教育部於113年8月22日公布的「中小學數位教學指引3.0」,期待共創更美好的教育發展。

國家教育研究院社會情緒學習研究室揭牌:營造幸福學校,實踐健康台灣願景
國家教育研究院社會情緒學習研究室揭牌:營造幸福學校,實踐健康台灣願景

為因應數位時代學習環境變遷與學生心理健康挑戰,教育部頒佈「社會情緒學習中長程計畫」,於此計畫下,國家教育研究院成立「社會情緒學習研究室」,並於今(2025)年3月27日正式揭牌,期盼未來透過統整國內外實踐經驗、研發課程與指引、長期追蹤調查與培訓學校領導人與種子教師等任務面向,營造幸福學校,實踐健康台灣願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