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Pulse of Education

:::
首頁 > 期別 > 文章搜尋

文章搜尋

數位學習推動「驚」驗分享

本文探討數位科技在臺灣教育中的應用與趨勢。以國中理化教師的教學經驗為例,說明課中運用平板、線上平臺和AI工具(如ChatGPT、Canva、Autodraw等)能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並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以自身經驗及反思,呼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報告所強調數位學習資源的重要性,以及數位教學的優勢,例如提升可及性、靈活性、個人化和參與度。最後,展望數位學習的未來趨勢,包括自我調節學習、學習社群共學、AI應用和遊戲化學習等。

從臺灣學生的國際評比表現看108課綱

國際評比是什麼?要比什麼?它跟我國的課綱和教育政策有什麼關係?近三年適逢我國參與之國際評比調查陸續公布調查結果,除了關心我國學生在各項調查的表現外,國際評比調查亦反映我國學生在當代課綱與教育政策中的表現。本文將從我國學生在各項國際評比調查之結果來認識各項國際評比以及課綱與教育政策和學生表現之關係。

我國發展AI數位教科書的注意要點

我國教育部從2008年起陸續啟動資訊教育、數位學習以及行動學習等教育政策,但是,對於「教科書數位化」的具體規劃仍然相對不足。隨著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科技的快速發展,如要直接發展AI數位教科書應該要注意的要點有以下三點:1.確認AI數位教科書的定位;2.制定AI嵌入數位教科書的使用規範以及範圍;3.提升教師與學生AI數位的使用和應用知能。

德國和英國促進中小學教育環境數位化之發展趨勢

在2022年至2024年之間,關於德國和英國促進中小學教育環境數位化的發展趨勢,包括:提出有關數位教育之協議或政策報告書;發布中小學使用人工智慧之相關建議報告或聲明;推行數位學校的創新計畫,並且積極建置數位教育平臺;支持學校進行網路升級,以及推展協助學校數位化計畫;開發線上數位教學材料,以及鼓勵學校發展科技特色等。

涵育人民媒體素養暨數位能力策略之國際動向解析

隨著網際網路科技的普及,資訊量乃高度向上爆增,如何協助人們涵養批判和警惕態度來理解和審查訊息是否真實,分析負面抑或假訊息並獲得智慧,同時提升數位能力,即益顯重要。本文自「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及「多環節協作」等層次,整理分析以涵育人民媒體素養和數位能力為目的之國際社會成員的策略動向,以供各界參酌。

迎向數位學習的時代!—中小學校長如何帶領學校數位發展

數位學習是未來教育的關鍵,而校長正是推動學校數位轉型的舵手!本文介紹教育部2024年發布的《中小學校長數位學習領導指引》,帶領讀者了解關鍵要素,能夠協助校長們數位轉型之路順利,讓數位學習不再是一個挑戰,而是提升教育品質的好幫手!

推薦「教育部中小學數位教學指引3.0」

隨著數位科技與人工智慧(AI)迅速發展,AI數位的使用已逐漸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也促使教師們在教育現場的教學方式必須不斷創新與精進,不斷進化,本篇由本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洪詠善研究員(本指引3.0版之計畫主持人/總編輯)撰寫之指引推薦,將帶您進一步了解教育部於113年8月22日公布的「中小學數位教學指引3.0」,期待共創更美好的教育發展。

國家教育研究院社會情緒學習研究室揭牌:營造幸福學校,實踐健康台灣願景

為因應數位時代學習環境變遷與學生心理健康挑戰,教育部頒佈「社會情緒學習中長程計畫」,於此計畫下,國家教育研究院成立「社會情緒學習研究室」,並於今(2025)年3月27日正式揭牌,期盼未來透過統整國內外實踐經驗、研發課程與指引、長期追蹤調查與培訓學校領導人與種子教師等任務面向,營造幸福學校,實踐健康台灣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