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數位科技走進教室,學習也悄然改變,本期以「數位學習」為主題,聚焦從AI應用到國際數位政策趨勢,並分享科技如何翻轉教與學,提升學生動機與學習成效,邀您一同關注教育現場的數位脈動,開啟未來學習新視野。
當數位科技走進教室,學習也悄然改變,本期以「數位學習」為主題,聚焦從AI應用到國際數位政策趨勢,並分享科技如何翻轉教與學,提升學生動機與學習成效,邀您一同關注教育現場的數位脈動,開啟未來學習新視野。
陳世文 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副教授
數位學習已成為當代教育發展的重要推手,尤其在全球數位化浪潮與疫後教育轉型的雙重影響下,各國教育體系紛紛積極推動數位學習相關政策,期能促進教育機會均等、強化學生數位素養、提升教學成效。本期《教育脈動電子期刊》第21期以「數位學習」為主題,從不同面向探討數位學習的實踐經驗、國際趨勢與未來發展,透過不同視角與經驗分享,提供讀者更多值得關注的議題與思考面向。
本期「教育解碼」專欄收錄2篇文章,劉家瑜助理教授以〈電子繪本一定能幫助學習嗎?—設計有助於學習的互動式電子繪本〉為題,剖析電子繪本的多元樣態,並提出互動設計能如何真正促進國小學童的閱讀動機與理解能力。蔡明學研究員的〈用平板翻轉學生學習人生—從數據結果到未來學習發展圖像〉,則結合國內外數據與政策,討論平板在學生學習成效提升上的角色,並強調校長在數位學習領導上的關鍵影響力。
「教育交流道」專欄則分享了數位科技在教育場域的實踐與挑戰,吳雅芬校長以〈生成式AI下教師角色的重塑與挑戰〉為題,探討生成式人工智慧對教師專業角色的衝擊與轉型,並提出公正轉型的政策建議。陳建志副教授的〈臺灣中小學數位學習指引分析〉,解析2024年教育部發布的數位學習指引與國際趨勢的接軌情形。郭伯臣教授與張道宜博士後研究員的〈中小學數位學習政策比較:日本、韓國、新加坡與臺灣〉,則以比較研究的角度,呈現各國數位學習政策的特色與共通挑戰。此外,本期更收錄教學實務與推動經驗分享,包括:陳鏗任副院長的〈普惠資源,縮短差距:臺灣磨課師的跨界推廣 ewant Accelerate, Penetrate, Illuminate!〉,與李美惠教師的〈數位學習推動「驚」驗分享〉,皆從實務角度強調數位資源對學生學習動機與教育機會均等的助益。
「寰宇教育視窗」專欄則從國際視野介紹數位化教育發展趨勢,卓益安助理研究員以〈我國發展AI數位教科書的注意要點〉探討AI數位教科書的發展方向與注意事項。賴協志研究員與蔡尚欽專任助理的〈德國和英國促進中小學教育環境數位化之發展趨勢〉,解析歐洲國家數位化政策與實踐經驗。宋峻杰副研究員的〈涵育人民媒體素養暨數位能力策略之國際動向解析〉,則呼應當代教育對數位素養與媒體識讀能力的需求。
在「教育新訊」專欄中,蔡明學研究員以〈迎向數位學習的時代!—中小學校長如何帶領學校數位發展〉為題,導讀教育部《中小學校長數位學習領導指引》的重點,鼓勵校長帶領學校走向數位轉型,讓數位學習成為推動教育品質提升的助力。
本期透過多元的文章內容,促進數位學習理念與實踐的對話與交流,協助教育現場、教育行政與研究人員,以及關心教育之大眾,瞭解數位學習的趨勢與挑戰,並提供更多元的觀點與啟發。
常常在書店看到排列著五彩繽紛、有各種刺激效果,且充斥著不同視覺訊息的電子繪本。在眼花撩亂的同時,作為家長或教育工作者的你知道什麼是有助於學習的互動式電子繪本嗎?正因非所有電子繪本都能自動化地幫助學生的閱讀理解,所以釐清何為有助益的電子繪本,實為當務之急──這也正是本文將揭露之關鍵內容。
用平板翻轉學生學習人生—從數據結果到未來學習發展圖像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Banerjee與Duflo(2011)研究指出,當一疊蚊帳、一支疫苗可以翻轉貧窮者的人生時,現在正在看本文的您,或許可以藉由一塊平板為自己或是您的孩子翻轉學習與人生喔!根據PISA 2022的資料顯示,有平板進行學習的孩子,不論在不同的社會階層中,數學成績都領先未擁有平板的孩子(蔡明學,2024),臺灣近年來推動「生生用平板」即是在促進學生數位學習的能力,翻轉教育。但這過程中,最重要的推手正是學校校長。校長透過數位學習領導,讓學生學習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與需求進行調整,藉以提升學生學習效能。但校長的數位領導該進行哪些方向?藉由教育部中小學校長數位學習領導告訴您。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飛速發展,教育領域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不僅重塑了知識傳遞的方式,更深刻影響教師的專業角色與職責範疇。 本文主要探討生成式AI在教育領域對教師角色的重塑與挑戰;從個性化教學與學習適性化、教學設計自動化與強化、數位素養與人機協作模式等面向進行教師角色重塑分析。此外,本文亦關注教師在適應AI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困境,包括技術學習與應用落差、教學典範的重構壓力以及專業角色的認同危機。最後,提出「公正轉型」(Just Transition)的概念,強調透過完善的政策規劃與支持機制,可協助教師順利融入AI轉型,同時維持教師的核心價值與專業自主性。
臺灣中小學數位學習指引分析為因應全球數位化浪潮,臺灣不斷更新數位學習政策,本文聚焦於教育部2024年發布的三本數位學習指引,分別針對校長、教師及家長提供策略方向,並分析其內容及實施重點。這些指引與國際數位學習政策接軌,本文分析上述三份指引與國際間的政策內涵,歸納出國際間均重視數位學習環境建設、資源整合及適性化學習推動等要項,並提出未來相關可行發展。
中小學數位學習政策比較:日本、韓國、新加坡與臺灣亞洲的日本、韓國、新加坡與臺灣在數位學習政策上展現領先地位,各自以獨特策略應對教育挑戰。日本的GIGA計畫實現「一人一機」,推動教育公平;韓國推出AI數位教科書,促進個人化學習;新加坡透過學生學習空間與數位素養計畫,建構完善的數位學習生態系統;臺灣的數位學習精進方案則聚焦於縮小城鄉差距,並運用教育大數據提升學習效能。四國不僅重視數位學習的推廣,也積極探索生成式AI在個人化學習中的應用,但在推動過程中普遍面臨提升教師數位教學能力的挑戰。未來需強化教師專業發展,以確保政策成效與教育品質。
普惠資源,縮短差距:臺灣磨課師的跨界推廣 ewant Accelerate, Penetrate, Illuminate!磨課師作為打破教育藩籬的基礎建設,縮短城鄉差距,促進教育機會均等。臺灣最大的磨課師平臺ewant育網致力於推廣優質課程,其與國內外大學和機構合作,提供免費註冊和開放選修的課程,並積極推廣至海外。大學在線上教育中扮演著公共善的角色,提供學習內容、平臺建置和教學創新,政府也透過政策支持大學製作和公開數位素材。磨課師也跨界推廣到高中教育,讓高中生提前接觸大學課程,教師可利用這些資源開設多元選修課程。未來透過大數據分析和AI輔助,讓線上學習更個人化和高效,讓每個人都能享有終身學習的機會。
數位學習推動「驚」驗分享本文探討數位科技在臺灣教育中的應用與趨勢。以國中理化教師的教學經驗為例,說明課中運用平板、線上平臺和AI工具(如ChatGPT、Canva、Autodraw等)能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並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以自身經驗及反思,呼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報告所強調數位學習資源的重要性,以及數位教學的優勢,例如提升可及性、靈活性、個人化和參與度。最後,展望數位學習的未來趨勢,包括自我調節學習、學習社群共學、AI應用和遊戲化學習等。
我國教育部從2008年起陸續啟動資訊教育、數位學習以及行動學習等教育政策,但是,對於「教科書數位化」的具體規劃仍然相對不足。隨著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科技的快速發展,如要直接發展AI數位教科書應該要注意的要點有以下三點:1.確認AI數位教科書的定位;2.制定AI嵌入數位教科書的使用規範以及範圍;3.提升教師與學生AI數位的使用和應用知能。
德國和英國促進中小學教育環境數位化之發展趨勢在2022年至2024年之間,關於德國和英國促進中小學教育環境數位化的發展趨勢,包括:提出有關數位教育之協議或政策報告書;發布中小學使用人工智慧之相關建議報告或聲明;推行數位學校的創新計畫,並且積極建置數位教育平臺;支持學校進行網路升級,以及推展協助學校數位化計畫;開發線上數位教學材料,以及鼓勵學校發展科技特色等。
涵育人民媒體素養暨數位能力策略之國際動向解析隨著網際網路科技的普及,資訊量乃高度向上爆增,如何協助人們涵養批判和警惕態度來理解和審查訊息是否真實,分析負面抑或假訊息並獲得智慧,同時提升數位能力,即益顯重要。本文自「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及「多環節協作」等層次,整理分析以涵育人民媒體素養和數位能力為目的之國際社會成員的策略動向,以供各界參酌。